中國市場與國際接軌已經許多年了,隨著外國產品越來越多地“飛入尋常百姓家”,人們對國外產品的質量逐漸有了更多的了解,但許多人在實際購買中卻還是有著“洋貨一定比國貨好”的意識,走入購買慣性中。
在汽車族非常熟悉的潤滑油產品上,八月一連串的洋油入關擱淺事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先是濟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出1批進口美國車用潤滑油低溫動力黏度及傾點不符合《汽油機油》標準要求,該局對其成功進行了降級處理。然后是11日,東莞檢驗檢疫局派員監督銷毀一批產自美國的進口不合格汽油機油,共27箱108瓶。該批機油經抽樣檢測,結果顯示其傾點不符合GB11121-2006《汽油機油》的強制要求,檢驗檢疫局依照相關規定及時對有關貨物實施封存處理,該批不合格機油被運往一家專業潤滑油回收處理機構進行現場銷毀。最后是在黃島檢驗檢疫局監督下,來自韓國的2批不合格進口車用潤滑油共70箱被直接退運出境。經檢測發現,該批貨物高溫高剪切粘度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強制性技術要求。
除了這些被曝光的以外,沒有曝光的類似事件應該也有存在。在這里首先要感謝各級檢驗檢疫局恪盡職守,保護了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同時,相關檢驗檢疫部門也建議消費者要理性、合理選擇車用潤滑油,不要盲目迷信國外品牌。
上述事例說明,洋品牌不一定都靠譜。那么,中國潤滑油市場的產品質量情況是怎樣的呢?
中國潤滑油市場上品牌眾多,一些小廠為經濟利益生產低標產品或質量不穩的情況也的確存在,但正規大廠家的產品還是可以信任的。實際上,中國潤滑油制造水平已經與國際接軌,采用的油品標準已與世界同步,在個別配方配比上會稍稍有所調整,但不會影響到整個產品的品質。選擇一款理想的潤滑油也不應該只關心它的產地,應該是潤滑油的質量級別和粘度級別。在這方面,不管產地是在那里,質量標準是國際通行的。而中國潤滑油廠家針對中國道路環境推出的量身定制的車用潤滑油,恐怕才是更適合本地消費者的。
無論是潤滑油還是其它產品,無論是洋品牌還是“中國造”,高品質的好產品才是消費者真正需要的,走出“洋品牌一定質量好”的思維,梳理自己的需求,客觀看待中外品牌和產品的價值,購買令自己用得舒心的產品,選品質不選國籍,這才是好的選擇。而這種選擇,不僅能達到自身滿意的效果,也會引導和推動中外制造企業更加重視高品質產品的鍛造,從而創造更為良好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