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已至,12月事實上已經演變成了時間軸上的一個“看臺”,以回顧今年一年以來發生的種種。而對于汽車圈而言,2015年似乎是格外“不安分”的一年......
一.官降拉開序幕
眾所周知的是,受今年整體經濟遇冷的影響,車市的增速放緩已是常態。而面對巨大的庫存壓力, 各車企開始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來博銷量、減庫存。而其中,首當其沖的當屬“官降”。
自今年4月份,上海大眾率先舉起降價大旗開始。各品牌、各企業也紛紛進軍降價大軍。他們大多以降價為主打、優惠活動為輔助,例如長安福特、廣汽豐田、一汽-大眾等等。在豪華車品牌里,寶馬5系也直降7萬、奧迪打出了“升配不加價”的讓利活動。
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官降的大多都是合資品牌為主導。
二.自主品牌的崛起
而自主品牌卻未受官降之風過多影響。反之,官降之后便輪到了自主品牌的崛起。
或許是踩準了今年車市的熱點,對于大多自主品牌來說,今年可謂是春風得意的一年。例如長安、長城憑借SUV獲得了優秀的市場表現,而吉利靠“最美國車”博瑞,沖破了B級車銷量的天花板。奇瑞更是以一款瑞虎5敲開了莊嚴的天安門國旗護衛隊的心,并正式入役......等等不勝枚舉。
這些品牌的崛起。一方面投射出了今年市場上消費者消費心理的轉變,另一方面,也傳遞出了中國自主品牌正在向上。
三.新能源的爆發
除了自主品牌的崛起之外,同時崛起的還有如雨后春筍般的新能源市場。在這個領域里,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都將新能源的打造作為來年的重要規劃之一。
而當下,經過特斯拉的在市場的最初磨合之后,寶馬、北汽、比亞迪等品牌已經推出了純電動汽車,并取得了市場上初步不錯反饋。豐田的“雙混”戰略,作為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新勢力,也或將拉開未來以混和動力車型為過渡的新能源開發方向。
四.互聯網造車
而針對電動車這個領域,虎視眈眈的不僅限于傳統車企。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也已將造車納為“己任”。許多互聯網企業也開始為“造車大任”,忙的不亦樂乎,例如樂視、蘋果、小米、游俠、小鵬等等。
而在今年,第一家宣布要造車的互聯網企業——樂視已經取得了革命性的進展。有了阿斯頓·馬丁的“護體”,樂視的造車之路似乎看起來要更加順暢一些。
五.“購置稅”助力
然而互聯網紛紛投身電動車的懷抱,除了較傳統燃油車而言電動車的打造似乎更容易以外。更重要的事,還有國家利好政策的助力。因為早在之前,國家就有規定,對于電動車免征購置稅。而今年,對于節能環保方面,國家在政策上更是加碼。今年9月份,對于1.6T以下的小排量汽車,國家規定購置稅減半。
毫無疑問,這是國家節能減排的舉措之一。然而,這有意無意的利好消息,也讓各車企對于未來汽車排量方面的研發,更加趨向于小排量的打造。
六.“二胎”促細分
然而,除了購置稅推動小排量的增長之外。今年11月,國家還透露了關于全面開放“二胎”的新規劃。這對于車市來說,消費者的購買導向上又增添了新的主導。眾所周知,二胎政策開放后,未來許多家庭的五口局面或將增添至六口。人數上的增加,對于消費者購車的選擇也會偏向更多座位的家轎。而大空間、多座位的MPV便或將成為消費者的“新歡”。
因此,二胎政策的開放,也或將促使MPV這一細分市場的增長。而今年許多車企也開始著手于打造MPV車型了,并將此納入未來規劃,以備市場的需求。
七.“退市”激市場
當然,對于市場而言,有利好政策促增長,也有激發市場活力的淘汰機制。自2012年工信部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以來,今年已經有14家車企正式退市。而就在本月,工信部的第二批“勸退”名單也正式發布了,內容規定:這些入榜的企業,在規定期限內進行整改,若期限已至還不能符合市場要求將被兼并重組或強制退市。
退出機制的發布,將促使企業將進一步體驗“有進有退、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機制,以督促落后的企業加大技術改造、轉型升級。
八.“召回”頻現
除了政策上對于市場的淘汰之外。事實上,市場本身的檢驗與淘汰遠比政策更猛于虎。
眾所周知,今年大眾汽車爆發了尾氣排放“造假門”。涉及大眾在全球市場的車型之多,于是大眾在名譽經濟等方面均落入了低谷。而市場對于大眾的信任更是大打折扣,大眾也開啟全球涉事車型的召回模式。
而不同的問題,同樣的召回,今年大眾并不是獨一家。如豐田在今年也因氣囊問題啟動過召回、雪佛蘭因新科魯茲的制動召回、標志408因螺栓質量召回、特斯拉因安全帶問題召回等等。
雖然,在召回上,大多是由車企主動發起的。但是有召回事件的發生,說明汽車安全依然存在隱患,因而未來汽車安全與質量問題,依然是企業應該著力重視的問題。
九.人事的變動與“變質”
除了召回的頻現之外。在今年的汽車圈里,人事上的動蕩也是可圈可點或可反思的一點。
眾所周知,今年屬于車市遇冷的一年,而對于車市的寒潮期而言,人事的變動就變得似乎“理所當然”了。從前長安蔡建軍的“跳槽”、到DS陳國章的離任再至海馬蔡鋒的升任等等,從中都不難看出,在市場大環境的不景氣之下下,人事的不穩定也會是其必然的產物。
而除了市場決定的去留之外。在人事上,汽車圈的“反腐斗爭”也在今年愈演愈烈。事實上,繼習大大上任以來,官僚的“腐敗”一直成為了重點打擊對象。而今年車市上,反腐的第一把火就燒向了前一汽董事長徐建一。而之后東風日產總經理任勇、東風汽車黨委副書記范仲、東風乘用車副總經理柳玉春、一汽集團原副總經理安德武、一汽大眾原副總理李武、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副總經理周純以及年底東風汽車朱福壽也相繼“落馬”。
這些高層的頻頻“落馬”,從中除了透露出企業高管在權財的誘惑下人事的“變質”以外,另外一方面來說,也體現了未來國家對于腐敗的懲處與打擊力度也正越來越強烈。
十.“另類”營銷
在今年車市、人事上的大動蕩環境之下。以常規的營銷手段來“賣車”,似乎已經難以調起消費者的“胃口”了。
于是,今年車市開始不斷開創各種新型“另類”營銷。在年底的廣州車展上,這一點體現的似乎格外惹眼。從福特金牛座“錯字”的“危機營銷”,到東風日產與恒大“失信”的“輿論營銷”。無所謂是非標準與道德準則,毫無疑問的一點是,這些“熱點”的制造都為車企掙足了話題。
但是回歸到是非標準來說,“熱點”或許能博一時眼球,但是“誠信”和“誠意”卻是市場上更為永恒的通行證。
站在年終的“看臺”回顧汽車圈走過的一年,無論是市場、產品、人事還是政策等等。從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本身來看,一方面折射了當下車市的現狀,另一方面來看,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些事件的發生,也將或多或少的影響著未來車市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