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能在一些車的車尾發現“T”字母
不少人都知道
“T”代表著它渦輪增壓的特殊身份
現在的汽車從小到大,從代步到豪華,從平民到性能
不少的車型都以渦輪增壓作為動力上的一大特點
就連一向堅持自然吸氣技術的法拉利
也在2014年讓渦輪增壓在California T上得以回歸
這一做法讓眾多法拉利腦殘粉們憤恨不已并瘋狂吐槽
“法拉利墮落了”
“法拉利精神不復存在了”
。。。。。。
究竟渦輪增壓這杯酒有著什么魔力
讓眾多汽車廠商紛紛為其傾醉不已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扒扒渦輪增壓的前世今生
先來簡單科普一發:“渦輪增壓”
源自于希臘語中的“湍流”之意
它是一個由渦輪機驅動的壓力感應器
渦輪機可以強行吸入更多的空氣
進而同比例混合更多的燃料并充分燃燒
讓發動機獲得比直噴發動機更強大、更有效的動力
其實早在汽車誕生之初的1885年
Gottlieb Daimler和Rudolf Diesel兩位汽車界大佬
就已經通過預壓縮空氣的方法實現增加發動機功率
那么這兩位大神究竟是何許人也?
他們就是戴姆勒和狄塞爾
前者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
而后者則發明了柴油發動機
到了1905年
一位來自瑞士的工程師首次提出渦輪增壓概念
并將這項技術申請了專利
1912年,世界上第一臺廢氣驅動的增壓器正式問世
不過這項技術可不是為汽車量身打造的
它最先被應用于船用柴油發動機上
要說渦輪增壓器的規模化生產
那還得是在二戰戰場上
由美國首先將其運用在軍用飛機上
其實早在一戰期間
法國戰斗機上就最先使用了渦輪增壓
在取得不少勝利的同時也經過了一些測試
證明了渦輪增壓引擎可以有效地降低
因高海拔對內燃機造成的低氣壓或低密度
導致的動力損失
兩次世界大仗總算是干完了
和平年代的渦輪終于要轉戰汽車市場了
一些小轎車開始試探性地安裝增壓器
比如在1962年
通用公司首次在奧茲莫比爾Jetfire車型上采用了渦輪增壓引擎
一個月后發布的雪佛蘭Corvair Monza Spyder
也采用了改進的渦輪增壓引擎
雖然動力上要比自吸引擎高很多
但是穩定性不太好
嚴重的動力遲滯,爆震和渦輪壓縮機燒毀問題
使它們不得不在1963年停止了生產
終于,渦輪增壓引擎這頭沉睡了十年的獅子
在1973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再次咆哮
寶馬2002 Turbo,這款2.0升四缸引擎的M鼻祖
一經亮相就引來極大的關注
可是命運不饒車啊
由于明顯的渦輪遲滯、安全問題
以及當時嚴重的石油危機
這款車生產了一年之后便成為了歷史
盡管面臨嚴重的石油危機
總還是有迎面直擊的勇敢者
1974年,保時捷推出了911 Turbo
成為了當年產量最高的車型,從那以后
保時捷的后續車型基本也都采用渦輪增壓引擎
真正讓渦輪增壓在汽車上大放光芒的
是1977年問世的Saab薩博99汽車
它使汽車發動機在應用渦輪增壓技術上
真正開始走向成熟
立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它的到來同時宣告了汽車產業一個新時代的誕生
那就是——瘋狂的渦輪時代!
最初這一狂潮在各種賽場上表現尤為突出
1968年,搭載渦輪增壓發動機的STP-Paxton賽車
獲得了Indy500賽事的冠軍
1972年保時捷推出了勒芒冠軍賽車917/10K
搭載了******功率輸出達900馬力的渦輪增壓引擎
而917/30K的引擎******輸出功率甚至達到了1600馬力
這樣的輸出水平在自然吸氣時代顯然是不可想象的
要知道十年之前保時捷開發的******功率發動機
也僅有350馬力
1989年攜帶RB26DETT的日產R32 GT-R復活
完敗各種歐美跑車
日本車也依靠渦輪出盡了風頭
渦輪增壓在賽場上的優異表現
讓這一時期的各大車隊開始加大科技力量
研發渦輪增壓引擎
這為日后渦輪增壓引擎的民用化
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同時渦輪增壓引擎在賽車上的大量運用
也增加了其在民眾中的知名度
那時各大媒體紛紛介紹渦輪增壓的原理
為渦輪增壓被市場所接受鋪平了道路
現如今渦輪增壓已經在民用車上大量普及
大眾的TSI,福特的Eco boost,通用的Ecotec
寶馬的“雙渦管、單渦輪”增壓發動機
奔馳的渦輪增壓直噴CGI發動機等等
都有著十分優異的表現
甚至美式大皮卡福特F-150
為了應對嚴格的排放標準
也準備搭載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
盡管渦輪增壓發動機
工作溫度高,對于發動機材料的要求更高
對于燃油品質及機油品質的要求也較高
但是其能在擁有更出色燃油經濟性的同時
爆發出更強勁的動力
呈現高扭矩平臺以提供強大的持續加速
這些優點讓渦輪增壓發動機
獲得了眾多消費者及市場支持
在環保標準日益嚴格的今天
小排量渦輪增壓汽車無疑是
傳統自然吸氣與新能源汽車間良好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