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油價140美元一桶時,每升7塊多,等到國際油價都跌去一半的時候,又6塊多。總之,寧死不降價,以稅代降的中國特色油價也是讓很多人醉了。
不過還是有好消息的,根據成品油定價機制“十個工作日一調”原則,國內油價在1月12日24時將迎來今年首個調價窗口。據中新網能源頻道了解,國際油價近日雖有小幅反彈,但無奈前期跌幅過大,本輪油價下調已基本成定局。反正最高興的當屬消費者了。
潤滑油價格會調整嗎?
跌跌不休的國際油價使得基礎油價格也在不斷加速下調。然而,基礎油價格下跌并未影響到成品潤滑油,潤滑油價格就像張麻子的子彈似的,不知道啥時候能落下來,各種唏噓。那么,為什么基礎油和潤滑油的價格走勢如此不一致呢?
我們都知道,基礎油是決定潤滑油品質的主要因素。而潤滑油是由基礎油和添加劑調和而成,基礎油作為主要原料,在潤滑油的添加比例達90%以上。據業內人士分析,添加劑的價格對潤滑油的價格影響不大。那么,拋開原料因素,影響潤滑油價格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呢?
包裝、研發、人力、物流成本以及品牌都是支撐潤滑油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其品牌影響力在潤滑油價格體系中占據重要的位置,是潤滑油的隱性成本。
此外,還有銷售模式的影響。我們知道,基礎油和潤滑油的供需結構是不同的,它們的交集在于潤滑油調和企業。大型調和企業的銷售模式多為分級代理模式,廠商給予各級代理商零售指導價,但并不強制執行,而是給予各級代理視自身銷售、庫存等情況適度調整價格的空間。因此,產品的抗壓性和適應性更加靈活,各級代理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多不會對潤滑油產品實行大幅的調整。而即便生產廠商出現大幅下調,經過層層代理的“適度”調整,反應到終端零售的價格也會相應縮水。
對于缺乏品牌價值優勢的中小企業而言,薄利多銷成為其搶占市場份額的一大法寶。然而當前國內經濟增速持續放緩,終端消費十分清淡,“多銷”成為空談,再維持“薄利”顯然是不明智的。而且,買漲不買跌心理影響之下,即便降價也是有“底線”的。
價格戰VS價值戰
價格戰是潤滑油市場上常見的手段。實際上,價格戰是一種非常低端的市場營銷策略。盡管價格戰可以短期賣出產品,但無法長期贏得客戶;可以暫時贏得市場,但無法鞏固品牌商業地位;可以迅速擴大規模,卻無法持續獲得生命力。
中國的潤滑油價格戰沒有贏家。減值的營銷拯救不了市場。從根本上講,潤滑油價格戰還會繼續,但是在一個成熟的市場中,價格戰沒有出路。價格戰注定了是一條不歸路,也許你可以在短期內賺得盆滿缽滿,但也可能在不久的某一天直接關門。如今的潤滑油市場,價值戰才是真諦,關注產品價值,才能打響品牌。
這幾年的潤滑油價格易漲難跌的模式總會令很多人吐槽。但一分價錢一分貨,那些不玩價格戰,打好價值戰的品牌還是值得關注的。也不要太過計較基礎油價格一低再低了,就算低到塵埃里,也終能開出花朵來。